腎臟癌之簡介
泌尿科 楊凱富醫師 黃書彬教授
李女士近兩個月來有腹脹的情形,一開始並不以為意,但是由於症狀一直沒有改善,於是至本院求診。腹部電腦斷層發現左側腎臟有一12公分腫瘤且侵犯到同側腎上腺並疑似肺部轉移,可能為晚期的腎臟癌,經切片檢查後,病理報告證實為腎細胞癌,目前仍在治療中。
依國健署統計,民國99年台灣初診腎臟癌個案數為1028人,占全部癌症的1.13%,死亡數占全部癌症的1.19%。發生率男性為第14位、女性第20位;死亡率男性為第14位、女性第15位。腎臟癌組織型態以腎細胞癌最多,分別占男性個案之92.04%,女性個案之89.71%。腎細胞癌的好發年齡介於50-60歲,男女比例約2:1。抽菸為罹患腎細胞癌的高危險群,診斷必須依靠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相輔相成。
腎臟因位在人體後腹腔,周圍有脂肪包圍保護,所以早期腎細胞癌常無臨床症狀,大部分是無意中發現。血尿、腰痛及腰部可觸摸到腫塊為典型的臨床症狀,不過不是每個病人都會出現,此三症狀同時出現的機率約10%。如果是晚期腫瘤轉移到骨頭,則可能會骨頭疼痛,血液檢查呈現高血鈣;轉移到肺部,則可能會咳嗽咳血胸痛;如果腫瘤過大壓迫到鄰近腸胃器官或淋巴血液迴流,則可能會有食慾不振、體重下降、精索靜脈曲張、下肢水腫等異常。此外患者也可能因為癌細胞的賀爾蒙分泌異常,造成高血壓、發燒、貧血或紅血球增多,肝功能異常等情形。如懷疑腎細胞癌,尿液分析是基本的檢查之一,部分病人可以檢測出血尿的情形,有時亦可採撿到癌細胞而確定診斷。
目前由於影像醫學的普及,藉由體檢或其他疾病經超音波、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造影發現的腎臟腫瘤正逐漸增加中。超音波為最快速、便宜及不具侵犯性的檢查,可做為第一線的診斷工具,可以初步區分腎臟囊腫或是腎實質腫瘤。電腦斷層不僅可以評估腫瘤大小,顯示與鄰近器官血管的侵犯轉移情形,也提供醫師術前分期,手術風險評估和術式選擇的參考。此外,電腦斷層亦能作為追蹤術後復發、遠端轉移或是標靶治療的效果評估,提供後續治療的重要資訊。核磁共振造影能更清楚顯示腫瘤與周邊器官血管的侵犯情形,且對於無法使用碘離子當顯影劑的過敏患者,提供另一個選擇,唯價格較電腦斷層昂貴和檢查時間較長是其缺點。正子斷層造影則多利用在術後偵測腫瘤是否復發或遠端轉移。骨頭掃描不是常規的腎細胞癌檢查,但是當患者有骨頭疼痛及抽血鹼基磷酸鹽(ALP, alkaline phosphate)上升的情形,腫瘤有骨骼轉移機率較高,才需安排進一步檢查。胸部X光亦是重要且最基本的檢查之一,如有不正常影像而懷疑是癌細胞轉移,需再進一步安排胸部電腦斷層甚至切片檢查。
腎細胞癌分為四期:第1期,腫瘤≦7公分,仍侷限在腎臟內;第2期,腫瘤>7公分,仍侷限在腎臟內;第3期,腫瘤侵犯到腎靜脈/下腔靜脈/腎旁組織,但仍侷限在腎筋膜內,或有區域淋巴結被侵犯;第4期,腫瘤侵犯出腎筋膜(含同側腎上線),或有遠端轉移。腎細胞癌的放射線與化學治療成效不佳,因此早期(1,2期)腎細胞癌主要是以廣泛性腎臟切除手術(radical nephrectomy)為標準治療,某些患者也可以選擇部分腎切除手術(partial nephrectomy)或腎元保留腎切除手術(nephron-sparing surgery),其預後差不多。晚期(3,4期)腎細胞癌則因近來標靶治療(target therapy)及免疫治療(immunotherapy)的興起,認為細胞減量腎臟切除手術(cytoreductive nephrectomy)亦有其重要性,如能切除原始腫瘤與轉移處腫瘤,再輔以免疫或標靶治療,預後會較理想。
Modified from http://www.medicalassessment.com/terms.php?R=360&L=C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