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無痛性血尿淺談膀胱癌
泌尿科 耿俊閎 醫師/ 黃書彬 教授
血尿是泌尿系統常見的症狀之ㄧ,有許多原因都可能會造成血尿,包括泌尿道感染、外傷、攝護腺增生、結石,以及最令人害怕的惡性腫瘤等。因此泌尿科醫師對於一個血尿的病人,會先利用詳細的問診來做初步的鑑別診斷,例如血尿會不會痛,有沒有伴隨發燒,之前是否有結石或攝護腺增生的病史等。一般而言,感染或結石造成的血尿,或多或少都會伴隨著不適,但如果是無痛性血尿,則要小心是否為膀胱癌的前兆,因為超過80%的膀胱癌患者是以血尿為主要症狀,尤其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,更要特別小心。
在台灣,根據民國99年癌症登記統計資料顯示,初次診斷為膀胱癌患者共計1,964人,其中1,419位是男性,584位是女性,男女比約2.4:1,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9位、女性為第16位;當年死因為膀胱癌者共計735人,死亡率的排行於男性為第12位、女性為第13位。引起膀胱癌最主要的原因目前仍未知,不過可能與工業化學物、汽油揮發性物質、人工色素、染髮、抽菸有關。依據國外的研究報告,在苯胺色素工廠工作的人,其發病率為其他人的30倍,吸菸的人得病的機會也遠高於不吸菸者,另外最近發現在中草藥中的關木通、廣防己、青木香、天仙藤、馬兜鈴等五種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,也被證實會增加罹患膀胱癌的機會,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避免接觸或食用這些物質。
一個血尿的病人,在經過泌尿科醫師問診、尿液分析、X光的檢查後,若排除尿路結石或發炎出血的可能,接下來可以檢驗病人之尿液中有無惡性細胞,以及安排腎臟膀胱的超音波或靜脈注射泌尿系統攝影檢查(IVP)檢查或斷層掃描,以評估有無看到腫瘤的陰影或腫瘤造成的阻塞,更進一步就要用內視鏡,如膀胱鏡,直接觀察有無泌尿系統之異常。如果最終的結果高度懷疑是膀胱癌,接著就建議在膀胱鏡下針對懷疑的部分作病理切片,或直接接受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手術 (TURBT),以取得更完整的檢體,再經由病理科醫師來做最後的確診。
若已確定為膀胱癌,如果腫瘤能完全切除,則以手術切除為主。如果腫瘤已經侵犯到周邊器官,甚至已經遠處轉移,則化學治療對於大約一半的病人,可以延長壽命,少部分的病例甚至可以看到腫瘤完消失,而長期存活下來。根據統計,膀胱癌的五年存活率和分期最有相關,第一期為90-94%,第二期為75-85%,第三期為60%,第四期則只剩6%,足見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重要。
無痛性血尿是膀胱癌的重要症狀,若出現血尿,一定要盡快接受專業醫師的檢查。如果確診為膀胱癌,需即時接受治療,並接受定期的追蹤,千萬不要輕忽,以避免延誤治療的時機。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