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痛性攝護腺切片

泌尿科引進無痛性經直腸超音波導引攝護腺切片

泌尿科 耿俊閎醫師、黃書彬教授

 

  在台灣,根據衛生署公布2012年最新的統計資料,攝護腺(前列腺)癌的發生率是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第七位,死亡率亦高居第七位,已經成為中老年男性不得不注意的疾病。然而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沒有症狀,患者的主訴往往都與前列腺增生相同,如尿流速小、頻尿、夜尿…等等。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建議五十歲以上男性,每年應接受例行肛門指診以及前列腺特定抗原(PSA)檢查,兩項檢查中任一項不正常時(PSA值>4.0 ng/ml或肛門指診有異常),都應與病患討論進行經直腸超音波導引前列腺切片檢查,以確定病理診斷。但有些病人因為痔瘡或害怕疼痛,遲遲不願進一步接受切片,往往延誤即早發現與治療的黃金時間。目前高醫提供無痛性經直腸超音波導引前列腺切片,可給予病患另一項選擇。

  

  一般來說,所謂無痛性經直腸超音波導引前列腺切片技術包括兩部分,第一部分為無痛麻醉,第二部分為經直腸超音波導引前列腺切片。因為需要麻醉,一定要先經泌尿科專科醫師說明及評估才可施行。一旦評估可接受檢查,會排定在手術室或專用的切片室施行。(可以選擇住院做,也可以門診作,意即不用住院,做完之後,患者若無不適,就可返家)。

 

  無論是住院或門診安排,均需要接受事先的抽血、心電圖和胸部X光檢查,以評估麻醉的風險,並且在切片的前一天午夜禁食,配合甘油球灌腸,以期將直腸中的大便清除乾淨,來減低檢查後感染、發燒的機會。檢查當天早上可配上一小口水將預防性抗生素吃下。檢查時患者採平躺架腳的姿勢,再會同麻醉科醫師利用短效且作用快速安全的靜脈麻醉藥物,以減輕病患痛苦與緊張。等麻醉完成後,再將超音波探頭用麻醉性藥膏(xylocaine jelly)潤滑後置入直腸中,在超音波導引下,將切片穿刺針經由直腸插入前列腺內,通常是作系統性的十至十二部位的切片,有時會針對超音波影像中懷疑的病灶加強切片。整個操作的時間約10-20分鐘,體表不會有任何的傷口,之後於恢復室稍作觀察與監測,待意識回復清楚,生命跡象穩定並且順利解完尿後,便可返家。

 

檢查後可能有血尿、排尿疼痛、血精、血便、甚至尿滯留的情況發生,多數在二~三天內會改善。另外雖然已作清腸及預防性抗生素使用,若患者檢查後若出現發燒、畏寒等嚴重感染的症狀,必須立即回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。

 

病理切片報告約一星期後會有結果。須注意的是,若切片正常不一定保證沒有前列腺癌,因為穿刺針非常細,有可能沒有拿到癌症病灶,必須定期的追蹤以決定是否需再次接受切片的必要。(攝護腺癌患者接受第一次切片,約有3成偽陰性)

 

  本院基於病患安全的最高考慮,一律由經驗豐富的泌尿科、麻醉科醫師及護理師全程監測及照護,包括檢查前評估、檢查中麻醉及檢查後恢復,達到減少病患疼痛、不安及焦慮的效果,並可大幅減輕病患接受經直腸超音波導引前列腺切片之不適,達到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的準則。

 

 

 

 

傳統前列腺切片

無痛性前列腺切片

疼痛

麻醉風險

雖然低,但仍需麻醉醫師評估

自費

不需

僅需靜脈麻醉費用

 

 

 

 

.